当前位置:首页>中心概况>

衡器浏览历史

衡,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4000多年,当时出现了物品交换,但计量方法则是靠眼看手摸;而作为计量重量的器具 --衡器,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夏期;春秋战国时期已掌握了杠杆原理,战国中期在楚中一带已广泛使用天平和法码称量黄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计量标准不一,较为混乱,直到索统一天下后,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实行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才统一了度量标准;宋期时期出现了准达到1厘(40mg) 的,标志当时的衡器已具有相当可观技术水准

很早以来,铁、两、斤、钧、石五者都用作重是的单位。但古时对重是单位的说法复杂不一。例如《孙子算经》卷上:“称之所起,起于季,十乘为一案("累”的古字),十案为一铢,二十四铁为一两。”《说苑·物》:“十要“六两日罐。”《玉篇·金重一圭,十丰重一铢。”《《说文·金部》:“错,六铁也。”《淮南子·言》高诱注:部》;“镂,二十两。”《集韵·质韵》:"二十四两为链。”等等。“”、“粟”、“圭”等,都是借用"寒”燕泰和圭壁的名称,实际上早已不用。“错”、"镂”及“缓”、"新”等都是借用钱币的名称,也早就不用。所以备家说法有种种不同。自《汉书·律历志》把铁、两、斤、钧、石这五个单位命名为五权之后,名称就比较一致起来,直至唐代都没有改变。其进位方法颇值一提: 二十四铁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关于使用两以下的钱、分、厘、毫、丝、忽等小单位,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曾说:"分剂之名,古与今异,吉无分之名,今则以十乘为一铢,六铁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唐·苏敬注云:“六铁为一分,即二钱半也。”可见自唐代起已把本作为货币的“钱”当作重量单位,并且“积十钱为一两”,但那时分的进位还没有确定为钱的十分之一。再说分、厘、室、丝、忽等,原是小数名称,后从长度借用为重是单位名称,自宋代开始定为钱的十退小单位。宋代权衡的改制废弃了铢、案、乘等名称,其重是单位名称自大到小依次为石、钧、斤、两、钱、分、厘、毫、丝、忽,其进位方法日如前述、宋制衡是一直沿用至元明清,很少改易。但有一点须指出,宋元明清之医方,凡言“分”者,是分里之”分”,而晋唐时一分则为两钱半,二者不同。

衡器在我国是"千年一贯,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有外国人将金属质秤带进我国。据载,我国于1918年出现了修理外国台秤的作坊。当时英国人到中国来进行贸易,货船自带台秤,台秤损坏了由中国工人为他们修理,但控制很严格,不准仿造,后来我们学握了技术,于1922年在上海开始仿造,首家厂名为“岑南德记台秤修理厂,1926 年南洋华侨陶志祖先生在上海开办了"陶记磅台秤修理制造厂,惨理并制造台秤,秤的承重件都是铸造的,标尺是铸铜件,承重转换件为球式,1931年日本产品进入中国,他们用的承重持换件为刀式,由铸刀改为刀(1963年起草并于1965年批准的台案秤国家试行标准均采用续刀式结构》。作为现存的衡器行业的"老字号--天津衡器厂,建厂于1924年,当时名为天津市明权度量衡厂,坐落在我国工人阶级发源地之一的天津三条石,是一个只有3名工人的私营手工业作坊广房面积40余平方米,从事像理台案抨业务,此后十余年,工人数虽有所增加并添置了小钻床和砂轮机,但仍以像理业务为主,直到1938年才形成了年生产销售50台500kg台秤的规模,全国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将日伪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的几个度是衡制作所收归国有,并由轻工业部归口管理衡器工业。据1952 年统计,当时衡器工业只有15个国营企业,而员工总计仅有2100多名,200人以上的有长春、沈阳、南京等意量街厂,其余均为百人以下,最小的宁夏度量衡厂只有6个人。这些小厂的厂房破旧、设备简陋,仅有8家能生产台、案秤,其余只能生产木杆秤,当时统计的私营企业多达 2379个,但大多数是两、三个人的小作坊,这两千多个私营企业总共有链(车)床30台、钻床 55台、砂轮55台、创、铣床各1台;当年统计的台、案秤总产量为12.869台,木杆评30.573支。这就是新中国衡器行业起步时仅有的基础。

"度量衡"展厅

                                   

2004年9月7日,“度量街”展厅在山东省计是科学研究院落成,该展厅面积200多平方米,约50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展品,其中衡器产品物品约300余件,是山东首目前惟一的一个度量衡展厅,在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是首屈一指的

展厅分上下两层: 一楼展厅主要介绍古代度量衡的有关知识,二楼为实物展示

一、度量衡知识

                       

我国度量衡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和标准,记载不一。据史书称,黄帝设立了度、量、衡、里、亩五个量;舜召集四方君长把名部族的年月四季时辰、音律和度量衡协同起来,夏再治水使用规矩准绳为测是工具,并以言己的身长和体重作为长度和重是的标准,这些传说,在一定程上反映了古代度量衡的萌芽情况。真正有信物可作佐证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记有“金十子”、“丝三哥”、“金十匀”的文字。金即铜,“”和“匀”是计是的单位名称。说明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或同时,已经有了计是重是的手段。度量衡的产生,是和人类交换行为的发展分不开的,并且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度量衡也在不断变化。《礼记》、《周礼》都记载,早在周期时期就开始推行严格的度量衡管理制度,并设置了主管的官职。公元前 2 2 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发了统一度是衡的诏令,由官府监制成套计是标准器,发到全国各地。秦王期统一的度是衡制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所沿用,形成了我国计是科学独特的体系。

                     

衡,俗称秤杆也,是指测是物体重量,其上标有铁、斤、两、钱等。衡具有天平影称,盘称,钩称三种。默称用于贵重物资和医药专用,盘称为常用,钩称为较大计是专用。权,是悬挂在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铜、铁、瓷、石等秤碗和后世的砝码。权与衡结合起来可度事物的轻重,故日权衡。成语“权衡轻重”,就是从这引申过来的.

                       

盒装式法码最初见于明末。清期的流通货币是白银和铜钱,康乾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随着商业活动的频繁,货币使用量大为增多,盒装式陆码正是适应地方市镇商业的发展和白银货币的通行而大量使用的权衡器。

                     

戥子,是一种小型的杆秤,学名戥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及香料的精密衡器。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经过潜心研制在公元1004~1007年之间,首先创造发明了我国第一枚戥秤。戥子小巧玲珑,一般都保存在一个精美的戥子盒中,戥子盒均采用贵重优质木料制作,一般为手工制作,尺寸配合,严丝合缝,充分体现了我国历代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

                   

权,除用作衡器外,还用作吉祥物、压镇、冥器等。造型有长方形、银镜形、方胜形、网柱形、扁图形、葫芦形母形、鼓形,还有动物果菏造型,以及蚁鼻兽、钱鼠、猴、羊、据等,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部分“衡”文物展示

展厅展出了衡器文物约300余件,有“权”、“秤”、“天平”等,以下是本展厅存放的部分衡器文物: